家庭会议又名The Choice。2020年纪录片、家庭类型片,创作于中国大陆地区,具有汉语普通话语言版本。由顾雪执导,于2020-04(**真实电影节)公映。
It's a video of a Chinese family discussing and arguing about what to do with a relative with some kind of severe illness or injury who is in ICU but will soon either *** or be in a vegetative state. It's one long (uninterrupted?) shot with the family bickering but mostly saying the same few things over and over. It\'s probably somewhere between ethnography and psychology, with...
我家以前开家庭会议,是外公外婆那一辈,几个子女讨论他们,在场的关系人和被讨论人都是直系亲属。现在是几个姨妈,侄女讨论五姨妈,不是直系亲属。等到我们这一辈,不会是几只猫几只狗讨论说,我觉得可以放弃治疗,多买几个罐头。//看完《吉祥**》后过来留言,中国家庭的几分相似。
仅仅是很普通的中国中产家庭的一角就有这么大的张力。作为中国人,肯定有很多人经历过比这里面更加激烈的争吵。片中家庭成员企图用一种类似“**”的模式解决家庭问题,可是明显能感觉到这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盘和主意,所谓解决无非是在好与坏之间找一个平衡点。以老人为中心的家庭正在消逝,中国的家族关系也在走向消解。而全片拍摄方式,一种群戏的处理方式就是几乎不处理,极简、有效,让对象自己产生意义。
先说观影体验,很糟糕。映后制片人说从片中难得看到了中国人对生死的探讨,我觉得恰恰相反。这个片子呈现了很多,但是唯独没有谈到所谓的生死观,一方面中国人一直是缺乏死亡教育的,另一方面也囿于不同的与会者所谓的“各怀心思”,导致往往刚刚要触碰到比如说对死和后事的讨论时,都被粗暴打断。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式家庭,喋喋不休的**亲戚,掌握话语权的中年男人,试图理中客但内心其实觉得事不关己,还不停用辈份压你说教你的长辈,以及利益当头时所有人呈现的真实面貌,都挺现实的。另外,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那么迷恋侥幸,宁愿寄希望于所谓的奇迹,却不愿正视极有可能的结果,我觉得这既是甩锅,也是对死亡认识不够吧。总之挺可笑的,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靠天意的作品。整体看来,这一镜到底,场景的完整度是够了,但是**的完整度欠缺。
说到底就是钱,老人不懂现代医学不能成为主心骨没有什么话语权,中年人玩嘴玩心绕来绕去就是目前别问我要钱,亲情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十分不值钱,但这个社会最重要的可不就还是钱
【林赞·沉默的银幕展】中国首映。纪录片呈现出“五姨”在ICU**20多天后,老、中、青一家三代人的一场关于治疗方案的讨论全程。在一个小时冗杂、重复、无用、粗糙的讨论背后,浮现出亲人各自性格、种种矛盾。屡屡被粗暴打断的话题最终毫无意外地落在中国人最在乎的金钱、房产利益的纠葛上。五姨生的权利、死的尊严都无法自我掌控,成为画面之外的人事,讽刺而悲哀。中国人总是像买**一样期待医学奇迹在亲人身上发生,结果往往人财两空。我本**经历过类似的事情,非常理解其中复杂的人性。固定机位一镜到底并未给影片带来实质性的直观力量与形式突破,摄影机摇镜的选择起到**剪辑作用,但效果只是差强人意。同题材类比下,大鹏《吉祥》中的几个片段更有张力,更加耐人寻味。
甚至可以对标希区柯克的《夺魂索》,一个可能丧失生命抑或变成植物人的母亲即是整部片子的麦多芬。虽然也有部分细节(例如视点主体的选择)存在瑕疵,但整体运镜沉稳,摄影将临场与感受介入摄影机。
焦点的变化是作者意识的体现,在随机性里我期待某种创作者的主动性,可惜导演把这种主动性放弃了。
#沉默的影像展# 跟父母讨论事情会得到双倍的烦恼,跟亲戚讨论事情会得到N倍的烦恼,固定视角的长镜头,参与感极强,跟随着家庭的讨论,不断深入,产生情绪的变化。在拍摄别的纪录片过程中遇见的这个家庭,这场会议,纪录片是努力和天意的共谋。
喜欢镜头最后收的地方,最有情味的那一搭手。没认出来就是《鼓楼之下》的人物,还在想导演两部戏拍的人怎么长得那么像哈哈哈哈哈。
片子的立意真的很不错。故事自身的层次和延展性很强。在现场听导演的自我陈述,真的是目标明确或者是很冷的一个人。这个片子一半得归功于这个长镜头的摄影师,很好地理解了这些人的关系,并且毫无主观情绪地完成了拍摄。